緣起


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

個案研究報告心得

125期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《個案研究報告心得》

一、前言

透過個案研究的討論,大家共同相互腦力激盪,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見解,讓大家對討論的議題更加深入分析與了解,參與討論的每位成員皆能在過程中對議題的脈絡獲得清晰的概念。感覺就像是偵探一樣,釐清案情以真相水落石出;也像似抽絲剝繭一樣,將糾結混亂的問題,一一釐清,並找出問題的真相與本質。

個案研究討論課程的主要精神,我想應該是在參與的過程,我們獲得了些什麼,在過程中學習如何和不同意見的人互動、意見交流,學習對方的心智模式並檢驗自己的心智模式,提升自己對問題的判斷、分析、解決能力,以厚實實務經驗的基礎。

參與討論過中,也發現大家有不同的背景條件,對於問題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想法,像我們這組包含了新北市、新竹市、彰化縣、台東縣、澎湖縣,學校位於都市地區至鄉下地區,學校規模由大型學校到六班的小型學校不等,對問題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就南轅北側。例如,本組討論的議題是「教師級職務編排、輪動」,對議題的看法就有很大的差別,小型學校因為教師數少,教師職務選派的問題就不像大型學校那麼複雜,牽涉太多關係人,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較多面向和嚴謹。

二、議題一:建立校內教師職務編排、輪動機制。

教師職務編排輪動這個問題,主要的還是存在於大型學校,小型學校由於教師數少,大多數都是校長協調後就能解決了。而大型學校也依據「教師法」的規定,透過校務會議訂定「教師職務及課務編排辦法」,作為教師擔任導師的依據,讓學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遊戲規則。我覺得學校要能永續經營,一套完善的制度是很重要的;如果只是由校長一個人決定,很容易造成「人制」的負面效果。因此,教師職務及課務編排辦法怎麼定,辦法的內容就很重要了。

既然教師法已經明文規定,勢必就應依規定由校務會議定之。但重點應該是辦法的內容要如何兼顧教師專業權、學生學習權、以及校長行政考量權(或是校務發展考量權);如果無法平均兼顧,是要以哪一個為重。站在學校教育的立場,應該是以學生學習權為重,所有的辦法都是要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,遴選出較優秀的教師擔任導師,或是保障優秀、認真的教師擔任導師,這才是學生、學校之福。而校長的角色就應該協助大家建立一套富有「教育愛」的辦法,真的能讓教師適才適所,發揮教師專長,造福學生,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。

三、議題二:校長與民代衝突時,如何應用以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?

民代介入校園一直都是校長難以抗拒的問題,不管是接受或是拒絕民代的好意,處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日後的困腦與難以撫平的痛,像本縣去年有幾位校長考績乙等,部份因素就是因為和縣議員處得不好而造成的,這真是值得大家深思和謹慎的議題。

和民代相處之道要保持在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,平時仍須和民代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,但不要涉入政治議題,陷入政治關係的漩渦裡而無法抽身。學校對於民代的要求,本身須堅持其教育理念和專業,一切都要公開透明;校長更應秉持以法行政的操守,也不要過度攬權,要善用學校內的委員制度,抵制民代不合法、不合理的要求。

另外,在議題討論過程中也提到一項很好的策略,是值得我們多加運用的,就是家長的力量。家長的選票是民代的根基,民代都是為選民服務,如果家長是站在學校這一邊,就能幫忙阻擋民代勢力的介入。

四、議題三:特色學校發展的歷程、困境與解決策略

特色發展是偏遠迷你小學起死回生的經營之道,也是各校突破少子化困境之道,更是學校建立品牌、辨識系統的絕佳策略;目前各縣市都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典範,如教育部評選出的百大學校就是模範。本縣(澎湖縣)多數是偏遠小型學校,所以校長都會以此為學習楷模,另闢學校教育的藍海,例如我們的海洋小學。

文生校長提醒我們發展特色學校,不要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,特色發展要能和學校課程相連結,並不是辦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活動,卻都和課程學習沒有關聯,學生在特色課程活動中無法有效學習。所以,發展特色不要忘記教育的本質,培養學生整體能力為核心,並促進高層次的思考能力,營造有學生學習品質的特色學校。另外,永續經營也是發展特色學校仍應重視的,不要換了校長,學校特色就跟著校長走了,學校特色發展就像是建築在沙地上,無法深耕落實特色學校的真正意涵。

五、議題四:校長遴選方式及其後續之效應

校長遴選是大家以後都要面對的,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議題討論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各縣市的遴選辦法都不一樣,有些是確實落實遴選制,有些是空有遴選的形式,而實質上如同早期的派任制;像本縣(澎湖縣)雖有遴選過程,但實質和早期的派任制雷同,全縣的校長遴選統一由單一遴選委員會審查資料,再提供各校校長遴選名單給縣長裁決,其中遴選委員約一半的委員是聽令於縣長,因此實質上校長遴聘的裁量權還是落在縣長手上,也就是有遴選之名,而行派任之實。

其實,不同的遴選辦法各有其考量因素,也各有其優缺點,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應是要「權責相符」。校長的職責是綜理校務,需要負學校經營成敗之責;另外,遴選制度的精神與目的應該是遴選出優秀、合適學校的校長,也讓不適任的校長有退場機制。因此,好的遴選制度除了遴選出好的校長,同時也因給予校長有實質經營學校的權責,才是學校及學生之福。校長為學校的領導者,如果教師在遴選制度中扮演壓力及權力團體,校長如何能經營學校而不受人際關係的影響呢!但不管遴選制度如何權責不符或是不公平,我們也是要面對,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厚實的專業能力,就像瑞枝校長所說的:充實自己的專長,讓自己的專長一籮筐。

六、議題五:國小不適任教師處理

不適任教師或是疑似不適任教師,存在每個校園內,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;有些是已經嚴重到不得不馬上解決,有些只是些微徵兆,尚未釀成問題,但還是要及早處理免得日後難以處理,更不要存有調校後就解決的駝鳥心態。處理不適任教師最好還是能在察覺期就能見微知著,不但及早幫助不適任教師回歸正常教學,也避免日後影響學校正常運作。

處理不適任教師除了校長本身要有魄力(事實記錄舉證)和愛心(瑞枝校長說的,當成自己的孩子輔導),也要善用團體的力量,由全校教師共同面對;同時也可以善用家長的力量,選擇較具教育理念之家長介入,眾合群體力量,有效解決不適任教師的問題。

七、議題六:教育的黑暗殺手「黑函」,校長處理方式。

「黑函殺很大」、「黑函就在你身邊」,這是校長無法抹滅的惡靨,更是校長不可以不會處理的能力。黑函的類型分為:工程採購、誹聞事件、學校行政、教師教學等,但是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這些黑函的原因和始末,才能防微杜漸,避免黑函滿天飛;如果等到黑函出現再消毒,往往都緩不濟急,即使成功解決黑函危機,在這期間也浪費了許多辦學的時間和精力,大大影響行政人員的士氣,破壞了校園氣氛。

杜絕黑函最重要的是平時的預防措施,從校長本身做起。校長一切作為要依法行政,謹守個人操守和品德,有所為與有所不為;平時更應積極努力辦學,正面行銷以塑造校長個人良好形象。做好「敬人、敬事、敬團體」道德操守,涵養具有親和力的人格特色,儲蓄良好的「感情帳戶存款」,廣結善緣,和家長、社區、媒體建立良好互動關係,以備不時之需。

此外,學校文化也是一項重要因素,溫馨合諧的校園氛圍,同仁間和睦相處,「學校以和為貴」,強化校內的溝通平台,這些都是平時就需要耕耘的。除了平時預防黑函的策略外,仍須培養處理黑函的能力和策略;遇到黑函不閃躲,努力釐清事情始末。

八、結語

畢業任職到現在,一直都是待在六班的學校(因為澎湖縣多數都是六班學校),學校的問題都很單純,全校教職員共12位,大家也都相處融洽愉快,所以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這次參與小組的議題討論,感受台灣地區學校內的問題似乎都比我們澎湖縣來的複雜和多樣。想想這些台灣的夥伴都能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,並克服與解決,其卓越的處事能力,及在行政工作投入的心力,真的是讓我深感欽佩和景仰。

所以,議題討論的過程和成果,我想小組中應該是我的收穫最多了,了解學校內部存在著多元和爭議的問題,也學習到台灣各縣市處理問題的方式與策略,這些都可作為日後返鄉經營學校有用的參考資料和寶典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