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


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

五德國小小鐵人

103年6月16日早上,教育處鄭嘉薇處長及五德國小陳智賢校長,帶領五德國小16位畢業生,騎著單車從校門口出發,揭開五德國小小鐵人畢業活動序幕。這一次是五德國小首次舉辦小鐵人活動,畢業生需要先騎單車7公里,再下水划獨木舟3公里,最後上岸慢跑2公里,整個活動場域不論是路上和海上,皆是以學區為範圍,讓學生在畢業前夕,透過這三項技能:單車、獨木舟、跑步,再對社區做一次的巡禮。
由於這是澎湖縣首創獨木舟小鐵人的畢業活動,活動當天吸引多家媒體到場採訪報導,除了教育處鄭嘉薇處長全程參與,和畢業生共同完成小鐵人的挑戰,另外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吳雙澤執行長,也極力支持學校舉辦這項深具意義的活動,和畢業生全程完成任務,此外,畢業生家長們也從旁協助給畢業生們,給予他們加油打氣。
五德小鐵人不只是給畢業生在畢業前的挑戰,同時也給學校一項新的任務和挑戰。我們突破學習空間、場域的限制,同時也需要突破活動前、中、後的各項環節與困難,所以,五德小鐵人也可以說是,學校教師同仁們和畢業生一起勇於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發展學校特色
小鐵人活動包含單車、獨木舟、跑步這三項技能,並在時間內完成。單車和跑步,對多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件難事,只要多練習就沒什麼問題,至於獨木舟就不一樣了。獨木舟是項海上休閒運動,除了需要有獨木舟、救生衣基本的設備,活動後的盥洗與設備清洗場所,這些都是要規劃妥當的,另外的海上操舟安全問題,更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點,學生安全是教學活動成功的最重要前提。
五德國小位處馬公市市郊澎南地區,校址臨海,因此海洋生態保育是學校多年進行校外教學的主軸;學區井垵社區內的澎湖休閒工作坊,推廣風帆及獨木舟海上活動,更是學校一項很好的海上活動資源和助力。另外,學校多年來致力推動戶外教育活動,還有幾位對海上休閒運動熱心推廣的老師,在這地利人和的條件下,我們共同討論、規劃、設計這系列的畢業活動,這不但要讓畢業生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,更重要的是要驗證學生在畢業前的學習成果,並突顯出學校發展的特色。
由於第一屆小鐵人活動的成功,促進學校更有動力和信心持續推動小鐵人活動,於今年即將邁進第五屆,而這小鐵人活動儼然成為五德國小的學校特色。同時,小鐵人活動也觸發學校對獨木舟活動,規劃更加完整、多元的課程。從對獨木舟基本概念的瞭解,再對獨木舟所需裝備的認識與正確操作方法,以及實際在海上的體驗和操槳,讓學生學習操作獨木舟的正確技能。接著,在課程中搭配浮潛活動,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浮潛技能,在獨木舟航行到海上時,將獨木舟繫綁環繞成一大圈,學生就可以在圈內浮潛,觀察海洋生態。
另外,學校何健興主任特地到台北學習手造獨木舟技能,並將手造獨木舟融入校本的獨木舟課程,發展為學校獨特的手造獨木舟Maker課程,指導學生從1比10的縮小獨木舟開始做起,學生先個人從縮小獨木舟的實作,對獨木舟基本構造,以及造舟的流程更加瞭解,再全班合力共同創造一艘1比1實體大小的獨木舟,最後學校會配合每年的海洋日,舉辦學生手造的獨木舟下水儀式,同時也一起進行小鐵人活動。

提升學生海洋保育意識
澎湖四面環海,海洋和我們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,任何活動、產業、生活都和海洋密不可分割。然而,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,我們的生活視乎離海洋越來越生疏,尤其是我們孩童,有太多的聲光物質享受,以及垂手可得的資訊媒體,慢慢就和海洋疏遠,但更嚴重的是,無視海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。
因此,學校希望透過獨木舟課程、及小鐵人活動,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海洋、親近海洋、喜愛海洋;也就是運用獨木舟做為媒介,在海洋上活動、探索,從接觸、認識、喜愛,進而愛護海洋生態。有一次跟隨學生進行獨木舟浮潛課程,對於學生看見海洋生態的驚奇表情,足以證明這個課程活動,可以將海洋生態保育情懷深入學生心中。此外,也看見學生在海上操作獨木舟時,會順手將漂浮在海面上的寶特瓶撿回岸上,更是一個愛護海洋環境的具體行動。

鍛鍊學生心智上的成熟和勇氣
五德國小小鐵人活動標語:挑戰自我、永不放棄。這是學校舉辦小鐵人的另一核心價值。五德國小屬馬公市郊六班小校,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不高,學生自我信心相對也不足。十二歲小學畢業,即將邁入另一個學習階段,學生身心發展也進入青春期另一重要階段。學校期盼畢業生完成小鐵人挑戰活動,包含活動前的訓練和準備,及活動當天的體力與毅力,展現學生已經做好準備,迎接新的學習成長階段。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