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鷿鷈的體型肥胖渾圓,水面上看到的體色大致是黑褐色和栗紅色。頭頂、後頸至背部羽色是黑褐色,臉頰以下到頸側是栗紅色,極為醒目。至於小鷿鷈的腹部是白色,但是小鷿鷈平常都是漂浮在水面上,腹部都在水面下不容易看到,唯有在繁殖期間,站立在巢位上時,才可以看到潔白的腹羽。小鷿鷈另一可愛之處是牠的眼睛,金黃的眼珠子,圓圓滾滾,中間再一點黑色的瞳孔,宛如一顆鈕扣。嘴巴黑色、細而尖,但是嘴巴可以張很大,大到可以容得下一條中型的魚。
小鷿鷈另一特徵即是,雙腳位於腹部的後端,接近尾部有利在水面上划水,腳上的瓣蹼構造,更助於在水面下潛水,所以小鷿鷈的潛水功夫特別厲害,當發現水面下的獵物,或是躲避敵人時,可以迅速潛入水中、潛泳,並在別處竄出水面,神出鬼沒。有時在狀況緊急來不及潛水時,會直接在水面上拍翅做短距離的奔跑,而通常不會飛離原地。小鷿鷈比較安於現實環境,很少遷移他處,因此在一處池塘湖泊所見的小鷿鷈家族,都可以說是這座水塘的主人家。
小鷿鷈主要的食物是以水面下的小魚和甲殼類為主,以及水生昆蟲、蝌蚪、軟體動物等,而停棲在水草枯枝上的蜻蜓,也是小鷿鷈的食物之一。小鷿鷈吃東西的時候,會調整食物入嘴的方向,通常都會以頭先入嘴,再順勢進入嘴裡。
小鷿鷈在澎湖是屬於留鳥,小面積的水塘,如天人湖、雙龍潭、雙湖園,大面積的水庫,如東衛水庫、興仁水庫、成功水庫,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現牠的身影,數量不多,但都可以形成一個小家庭,所以,觀察小鷿鷈鳥類生態,有趣的莫過於是小鷿鷈的繁殖過程,從築巢、孵蛋、育雛,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和有趣之處。
春、夏季是小鷿鷈主要的繁殖季,公母鳥找到伴侶後便開始共同建構巢位。開始會先找有固定的水草作為起家的支柱,再慢慢地到處叼回枯草枯葉,堆疊出一個淺漥盤狀的巢位,漂浮在水面上。近年來在戶外的觀察,發現巢位的材料五花八門,垃圾也越來越多,塑膠袋、塑膠繩、尼龍繩都成為小鷿鷈築巢的材料。交配下蛋後,並由公母鳥輪流孵蛋,蛋的大小長度約3公分,蛋的數量約4顆上下。孵蛋的同時,親鳥還會繼續叼回材料,再把巢位建構完整牢固,迎接新生命的誕生。親鳥輪流孵蛋時,常會發現其中一隻親鳥,座巢的時間較長,另一隻座巢的時間相對就較短,甚至有時還沒完成交班動作,就急得離開巢位。依動物常理推測,座巢時間較長的應該就是母鳥了。
親鳥護蛋過程是呵護備至,常會用嘴翻動蛋,維持整顆蛋的正常溫度;氣溫過熱時,會揮動短小的翅膀搧風趨熱,或是將全身沾溼回巢降溫,避免蛋過熱壞死。當親鳥孵蛋時,如果遇到人類或是天敵接近時,會迅速以嘴叼巢位內的枯葉枯草,將巢內的蛋掩蓋上,再快速的潛入水裡,避免敵人發現巢內的蛋。等待危機解除後,親鳥再潛水回巢位旁,划回巢位跳上,甩乾身上的水分,再將原先覆蓋在蛋上的枝葉移開,搖擺身體將腹部羽毛撐開蓬鬆,用全身把蛋護住,蹲坐巢上。如果天敵再來,同樣的戲碼再上演一次。
雛鳥孵化出來後,親鳥對幼鳥的關愛更是無微不至、極致呵護。親鳥常把幼鳥背負在背上,或是雙翼間,以防幼鳥受到攻擊或傷害。親鳥對幼鳥除了餵食和照顧外,不時還會出現管教的動作,用嘴啄啄幼鳥以示親鳥的威嚴,親鳥和幼鳥彼此間互動的畫面,溫馨又有趣。繁殖過程順利的話,就有四隻幼鳥,所以親鳥餵食的時候,就會出現幼鳥爭相搶食,當親鳥覓食回來時,機靈的幼鳥會先發出聲音呼喚親鳥,等親鳥竄出水面後,即刻划向親鳥搶食。
親鳥不再身邊時,幼鳥多數的時間會躲藏在水邊的草叢間,由於幼鳥羽色是灰褐色,有很好的保護色,只要靜止不動,就不容易被敵人發現。
小鷿鷈基本資料
體長:L26cm
學名: Tachybaptus rufiollis
英名: Little Grebe
類別: 普遍留鳥
型態特徵: 體型肥胖渾圓, 眼黃色, 嘴黑色而先端及基部為乳黃色, 嘴型細而尖。 雌雄羽色相似, 不易辨識, 但夏羽和冬羽有差異, 原則上夏羽較冬羽鮮豔。 夏羽時, 頭頂、 後頸至背部黑褐色,看似戴著一頂瓜皮帽, 腹部色澤較淡, 頰至頸側為栗紅色, 極為醒目。 冬羽體背轉暗褐色,腹部淡褐色, 頰、 頸顏色也變淡。 小鷿鷈的雙腳位於腹部後端, 接近尾部以利划水; 四趾扁平, 前三趾的趾間有瓣蹼, 像似穿著蛙鞋的大腳丫, 可加快划水速度。 擅長潛泳, 因此翅膀退化為短小。鵜 攝影/陳鴻賢
生態習性: 單獨或小群生活於湖泊、 水塘及沼澤, 潛水覓食, 以水中魚、 蝦為食, 偶而會以水面上的昆蟲為食(例如蜻蜓) 。 性機警, 受到驚擾時,即迅速潛入水中避難, 近距離受干擾時, 則會急速踏水奔跑, 但甚少起飛。 鳴叫聲連續而嘹喨, 發出似「喀哩哩哩」 或「ㄍ ㄧ、 ㄍ ㄧ」 的叫聲。
野外觀察: 小鷿鷈算是雙湖園的主人, 常年皆能發現, 也會在此繁殖後代, 繁殖季節很長, 橫跨春、夏、 秋季。 繁殖季時可以觀賞到親鳥帶著幼鳥在湖面上游水, 顯得溫馨動人。 小鷿鷈在澎湖的數量雖不多, 但在各水庫、 大的水塘都很容易發現。
小 鷿 鷈常會被誤以 為是小 水鴨 , 但兩者是屬不同 科別。 辨識方式是:
1 .小 水鴨 比小 鷿 鷈大, 小 鷿 鷈身 長26公分, 小水鴨為38公分。
2.小鷿鷈栗紅色的頰頸相當醒目 。
3.小 水鴨 的 嘴較寬 、 扁 平, 小鷿鷈嘴細尖;小水鴨 雙腳位於腹部下方,小鷿 鷈位於腹部後端,走路模樣相差很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