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


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

澎湖常見鷺科水鳥辨識

澎湖常見鷺科水鳥辨識
鷺科在鳥綱分類中屬鸛形目(Ciconiiformes)中的一個科,為中、大型涉禽,具有修長的雙腳長頸長而尖的嘴喙等三項主要特點。鷺科鳥類大多雌雄同色,眼先裸出,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,四趾在一個水平面上;有些種類在繁殖季時,身上會出現明顯的飾羽。鷺科鳥類飛行時長頸會縮成S形、長腿會伸出尾後、振翅緩慢,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,以魚、蝦、昆蟲或兩棲類為主食,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標物種。
鷺科鳥類在澎湖多屬於冬候鳥,小部分是屬於過境鳥,其中岩鷺在澎湖為留鳥。雖然鷺科多屬冬候鳥,但是在春、秋兩季過境期時又加入一些過境鳥,使得觀賞鷺科鳥類的時機較多,除了夏季六至八月較不易觀察外,其餘時間皆容易發現鷺科鳥類。
菜園濕地常見鷺科鳥類主要是以小白鷺、大白鷺、蒼鷺、黃頭鷺、岩鷺、中白鷺、池鷺、夜鷺為主,其餘鳥種記錄的次數較少。辨識鷺科鳥類可先從羽色區分,為白色、褐色、灰藍色、棕灰黑色等,再依體型大小分為大、中、小型,大致上即可辨別;另外,再透過各種鳥種的重要特徵,就能辨識出該鳥種。然其中較難區分的是白色系鷺科鳥種,雖然有體型大小的差別,但在遠距離外用望遠鏡觀察,很難辨別體型大小,除非是同時站在一起比較,因此,還需透過身體不同的特徵來排除、辨認。

白色
褐色
灰藍色
黑色
大白鷺L90
中白鷺L69
小白鷺L61
黃頭鷺L50
池鷺L45
蒼鷺L93
夜鷺L58
岩鷺L62
照片3-12大白鷺
照片3-11中白鷺
照片3-10小白鷺、照片3-6黃頭鷺夏羽
照片3-8池鷺
照片3-5蒼鷺
照片3-14夜鷺
照片3-13岩鷺
1.頸長呈S型;2.嘴色冬季為黃色,夏季為黑色,眼先藍綠色;3.嘴裂過眼。
1.頸長較大白鷺微短;2.嘴色冬季為黃色、先端黑色,夏季黑色。
小白鷺:
1.嘴、腳黑色,趾黃綠色;2. 頭後有2根長飾羽。
黃頭鷺:
1.嘴橙黃色,腳黑褐色;2.夏羽時,頭、頸、背中央飾羽橙黃色。
1.腳黃,嘴黃、先端黑色;2.飛行時,背鼠灰色和白色翅膀對比甚為醒目;3.頭至後頸夏羽時是暗紅色,冬羽時是暗黃褐色和白色相間。
1.頭兩側有黑色飾羽;2.前頸有數條黑色縱線;3.飛行時,黑色飛羽和灰色的背、覆羽對比明顯。
1.頭上、背部黑藍色;2.後頭有2~3根白色長飾羽;3.飛行時,黑藍色的背和鼠灰色的翅膀對比明顯。
1.全身黑,腳黃色。


首先,腳趾黃色、頭後2根飾羽,應該就是小白鷺了;黃頭鷺夏羽時,頭至頸部明顯的黃色,冬羽時,可由體型小、嘴短鈍且粗、頸較短粗等來和中白鷺、大白鷺區辨。至於大白鷺和中白鷺就很難辨別,雖然體長相差20公分,但在野外是不容易區別大小,主要以頸長來判斷,大白鷺較細長且彎曲度大(呈S型),不過當中白鷺彎曲收脖子時,就不易辨別。如能近觀察頭部特徵,可從嘴裂、嘴喙顏色、眼先顏色來辨識,大白鷺的嘴裂長過於眼,夏羽時嘴黑色、眼先藍綠色,冬羽時嘴及眼先為黃色,中白鷺的嘴裂止於眼下,夏羽時嘴黑色、眼先黃色,冬羽時嘴及眼先為黃色,嘴尖端為黑色。


大白鷺
中白鷺
小白鷺
黃頭鷺
體型
較小
嘴裂
長過於眼
止於眼下
與眼齊(或稍短)
與眼齊(或稍短)
嘴色
冬:黃色
夏:黑色
冬:黃色、先端黑色
夏:黑色
黑色
橙黃色
眼先
冬:黃色
夏:藍綠色
黃色
黃底帶有淡藍色(繁殖期:粉紅色)
黃色
腳趾
黑色
黑色
腳黑色、趾黃色
黑褐色



沒有留言: